超级版主
宣德郎(正七品下)
- 积分
- 1168
- 威望
- 283 点
- 资产
- 4462724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06-2-3
|
楼主 |
发表于 2008-2-1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桥谈往 _# p2 ^8 t7 }) X( d+ k
想其时5 b# Z+ X3 }( ?* \: Q% | Y: r
山涛与嵇康的绝交+ D6 @! p2 M# d
http://www.du8.com/novel/html/20070123/168/8301.html# a- f) y& K1 `3 W, v! i# w0 {* x
$ ]& p$ c0 K; L/ V; B
黄永厚画《竹林七贤图》,说是见到过的“七贤”大多腆着肚子、举着酒杯,或坐或卧,一派失业的悲凉。而他却觉得他们——不论得意的、佯狂的、杀头的——活得都很累。这话我信,因为我也觉得,以为他们活得潇洒自由,只是想当然的误读。
- }! b2 Z+ G- b4 m
6 z- T' A: v5 K3 ?% j9 A& r: | 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闹得后世沸沸扬扬、津津乐道。在我看来,嵇康拒绝山涛举荐的事,骨子里仍旧只是一场历史上反复玩过的政治游戏。
) b9 f8 e, o+ i( @- x) a5 z- d) a. p/ M1 U$ c, c2 S7 I- v
山涛与嵇康,曾是竹林游宴的好友。那时,他们还可以和平相处,一则因为政治上尚无利害交关的矛盾,二则其时几个人都在培植社会知名度,即所谓“养望”。及至名义上当着皇上的曹家同事实上操着大权的司马家形同水火之际,每一个卷入政坛的人物,便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了——这种抉择,在今世叫站队。那以后,七贤也好,八贤也好,各人的立身行事就大相径庭了。: }- J# ~! Z5 }" `/ d* V* }, Y
4 B& W9 ^6 h+ V( {# _9 t
山涛与嵇康,家世不同,选择自然迥异。山涛的从祖姑,是司马懿的太太——一位精明、能干、狠辣的女人。司马懿为躲避曹家的猜忌,曾装做半身瘫痪。有一次在家晒书,暴雨突至。司马懿从榻上跳起来收书,不料被一个丫环看见。司马太太怕她泄漏风声,竟亲自把她杀了灭口。司马太太又是司马师、司马昭的母亲。有了这几层关系,一到要站队的时候,山涛自然便投向了司马家。不久便官居尚书吏部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对他都很倚重。
5 A) _* s7 r$ m9 X1 w
& _9 x/ W6 X- e, n3 Q" P 嵇康就不同了,他同曹家联了姻,自然要与曹氏共进退,至少总不能吃里扒外去为司马氏效劳吧。但如果嵇康不同司马家合作,等待他的命运只怕不佳。所以嵇康的处境要险恶多了。
( D7 P6 m1 o- f% Y# y/ `; V8 {1 }+ O" e2 x! m Y3 Y. Q0 |' A+ O& w
山涛比嵇康年长,又很爱嵇康的才具,加之司马家又想笼络天下才俊,嵇康是首选人物,因此,才有了举荐嵇康出任吏部这出戏。于公,是为延揽人才;于私,未始不是为救好友一命。嵇康的绝交书,是一种不妥协的政治姿态,辜负了山涛一派心意。但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考虑,这封绝交书,从此割断了他与山涛的关系,又未始不是对山涛的一种保护。此后嵇康无论做什么,山涛都不至于再受牵连了。
9 \+ I) A2 T* d, M. O0 I; F. k# K+ p A: E
直到要砍脑袋了,嵇康才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巨源,就是山涛。这话,近于托孤。可见,他是知道山涛用心的。等到嵇绍长成,山涛举荐他为秘书丞,结果又被后人批评指责,说他诱使嵇绍违背了父志。其实,这一切何尝一定违背嵇康的意愿,又何尝不是山涛对朋友的一种报答?这样来看,嵇、山二人的关系,或许应当有一种新的解释。
2 X! l( C( n& b: k0 N, q8 I* U" ]" R9 |# f9 s
山涛是做了大官的,也很会做官。他入主吏部,荐举了不少有用之才,但对皇上的旨意也从不违拗。他竭力帮助司马家网罗人才,但对昔时朋友们仍肯尽心尽力。看来他是一个颇为老练、圆滑,但又保有点人情味儿,善处各种关系的官僚。4 i4 c' [ p: e) M' Q3 x
3 O% D. G. g$ m4 R# i6 E: s
嵇康的文章写得太妙了,以至后人多指责山涛。但平心而论,做官、做人,做到山涛那个份儿上,也真够不容易了。黄永厚说得对,他也活得很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