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5|回复: 0

日本辐射再度恶化 东电打算再度排放核污染辐射水

[复制链接]

36

主题

160

帖子

1

精华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7
威望
9 点
资产
78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2-3
发表于 2011-4-1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岛核电站辐射水问题再恶化。东电周四深夜表示,核电站1号和2号反应堆附近的地下水,放射性碘和铯的浓度过去一周激增近17倍,又称2号反应堆建筑物外积水坑的水位,在周三晚至周四上午,上升了4.5厘米。日本原子能保安院昨认为,由于工作人员不断向反应堆注水,导致第1至第3号反应堆的涡轮机房和建筑物一带,积聚了大量高浓度辐射水,惟抽走的进度缓慢,导致坑道内的高辐射水向地下渗透。东电更称,不能排除这些水可能流到海中。
: x% m) d; E! u+ L
, a1 o) @+ T7 [9 O  g" \! ^. `  东电昨表示,现有近1.4万吨辐射水排到海中,当中包含了1500亿贝克的辐射物质,管东电同时坚称,附近海水的辐射物浓度没显著变化。为解决海水辐射污染问题,东电计划将沸石放入2及3号机组取水口附近。沸石是造猫砂的主要材料,能够吸附放射性铯,过滤污水。当局准备投入10个装有沸石的沙袋,每个重100公斤。
, f# _+ G$ V# N+ G% K- ^- r3 j5 M; G- e/ h" V4 c; W, {
  另外,保安院指核电站3号机组温度周四突然急升,该反应堆的主容器和盖子连接处位置,周二测量到的温度是170℃,但到周四升至250℃。保安院表示,连接处可抵御300℃高温,相信目前无危险。除了温度上升,反应堆没其他异常,东电怀疑是温度计有问题。但有专家指出,1至3号机组核燃料棒部分熔化变成颗粒状,堆积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假如堆积过多,会造成热量积聚。: K$ ~/ `3 X7 @- A/ y/ W
$ z4 u( w4 L* Z$ W7 v& y- N; X' l
  本港核子专家胡仲豪向本报解释,燃料棒本身是由锆的外壳包住,一旦这些外壳损毁,内里的颗粒状核燃料就会掉出沉到底部,而核燃料即使已用完,亦会继续有放射能释出,产生热力,若没冷却水将这些热力带走,燃料就会继续升温,可达2000℃。胡仲豪指3号机一直都有冷却水进行冷却,若排除温度计出问题,升温的另一可能,是燃料粒在反应堆的底部堆积熔化,并重新产生连锁反应,令温度上升。但胡仲豪补充,200多度其实是核反应堆的正常运作温度,暂不会构成危险。
% J/ i" i: U9 E/ X/ D$ t4 [# g4 i% l! a6 Z6 @
  日本记者揭发:福岛核电站涉嫌核武
0 p! S3 s* O  `9 `# l; h
+ H( Q( p0 s9 z8 H2 y2 w4 [1 b  日本自由记者岛津洋一上周在「新美国媒体」网站(newamericamedia.org)发表文章,质疑日本在福岛核电站泄漏一事上言论不清不楚,是否因为当中涉及核武计划,日本精英图加以隐瞒。文章惹来网上热议。
9 o3 n* u0 y7 b* U6 N3 }$ k$ t: p+ X4 X5 J. }/ y1 w5 T
  岛津曾在东京任英文《日本时报》周刊的编辑,亦曾在中国清华大学任教传媒研究。他在文章声称,3.11地震后日本政府和东电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情的解释漏洞百出和不透明,对第4号反应堆一度起火、辐射水流入太平洋、海啸后数周才证实有两名失踪员工死于机组地牢等,都显得神秘兮兮。他质疑消息混乱和经常自相矛盾,并非纯因大意失误和沟通出错,「最合逻辑的解释是,核能工业和政府企图阻止外界发现日本民用核电站内有核武研究设施」。8 P& I$ F5 n% \( B' v6 F. v5 z
2 C& c1 @8 a- ?9 A7 l. E1 |
  有日本网民抨击岛津的文章「胡说八道」,是「阴谋论者」。中国军事专家彭光谦则向内地《环球时报》称,目前并无足够证据证明福岛核事故背后暗藏秘密核计划,也有可能是「耻感文化」让日本不自觉地去遮掩负面信息,不过日本现在的核技术,确存在转化为核武的可能,「不管虚实,日本在这方面的确留一手」,他认为,面对质疑,日本应负起国际责任,作出交代,以平息外界的不信任。多年来一直有日本政客鼓吹放弃核三不政策,有解密文件甚至曾揭露美日之间在1950、60年代曾有核密约,秘密容许美军核武进入日本,都令人关注日本政府对核武的态度。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net/
加拿大伦敦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伦敦华人网

GMT-4, 2024-6-13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